早前和一位的中產朋友吃飯,談到政府對低下階層支援不足,冷不防他一句「其實這些低收入家庭幾乎沒有交稅,為何他們可以享受這麼多福利?不是社會的蛀米蟲是什麼?」小編隨即對他的「正義言論」反駁:「試試全香港草根罷工一周如何?全香港最有錢的10%人消失了,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可能不大,但最窮的10%人不見了,社會應該很快就癱瘓。」

貴為亞洲最富裕城市,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亦是亞洲之首。像筆者朋友這類不吃人間煙火,對民間疾苦不聞不問的人大有人在。為了讓更多人知道低下階層惡劣居住環境,一班攝影師早前在社區組織協會的幫助下,走訪了各區多間劏房,揭露這些房屋惡劣的居住環境和內裡居民的艱苦生活。

劏房可說是香港的獨有產物。所謂劏房,即是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單位分間成不少於兩個較細小的獨立單位,作出售或出租之用;通常每個小單位均設有浴室。每個小單位的面積從數十至200平方呎不待,每月租金數千港元,租客通常為草根階層、新來港人士或單身人士。這些人士通常無法承擔昂貴的租金,或者無資格輪候公營房屋,對該類房間需求殷切,非法改建樓宇經營利潤甚豐,以致市場上有不少供應。但這些劏房通常不乎合消防條例,而且環境惡劣,曾多次發生奪去多條性命的大火

如果你有印象,我們亦曾介紹過一輯用同樣角度從天花板向下拍攝的作品,但這輯作品的主題就沉重得多。在小小的一張相片裡面的房間,已是住客、甚至是住客和一家四口的所有。由準備起居飲食、小孩子、學生準備家課習作,一家人的生活都在這小小的空間裡進行。當中亦有一些是獨居老,退休後無資產亦無法負擔昂貴租金,結果要屈居於這些劏房之中。

Photoblog就邀得負責統籌這輯作品的創意總監Kwong Chi Kit來做個簡單訪問,以下是內容:

Photoblog: Alex 

Kwong Chi Kit: Kwong

Alex: 為何有拍攝這輯相的念頭呢?

Kwong: 看到香港表面繁榮,但劏房問題越來越嚴重,有10萬人居於劏房,社會人士甚至歧視這些居民,政府一路無政策正視或改善問題,這輯相想帶人們看穿真正的香港,被人看低的一群,我們希望令社會人士知道這些劏房居民的真正環境,引起討論,從而令政府正視問題。

Alex: 如何聯繫上這些家庭呢?

Kwong: 我們想到意念及執行手法後主動接觸SoCO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一向為這些居民服務及發聲,他們全力支持,安排我們跟攝影師一同探訪了多個劏房單位,從中選出最適合拍攝的單位。

Alex: 拍攝這種相片的方法和技巧是如何呢?

Kwong: 我們在單位近天花板的兩邊牆裝上一條粗鐵管,再將相機固定在鐵管上,用電腦搖控拍攝。

Alex: 拍攝途中有何感受?

Kwong: 很多劏房沒有窗,溫度高而且空氣不流通,我們每張相拍攝三小時也覺得難受,但居民卻長期生活在這些環境。另外住劏房的小朋友依然天真爛漫,但始終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希望他們可早日上公屋。

(相片經有關方面後批准轉載)
Credit:
Kwong chi kit (creative director)
Dave Ho (art director)
Terry Cheng (creative director)
Kerwin Choy (copy writer)
Benny Lam (photograp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