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ntry is part 4 of 5 in the series 淺談新聞攝影

自從Photoshop面世以來,「新聞相片是否應該被PS」的這個議題就已經被討論過無數次。今時今日,HDR(高動態範圍)這種亮部及暗部曝光細節皆清楚的相合大行其動,有人覺得很「假」,也有人覺得漂亮。但在新聞攝影來說,HDR的出現卻和PS惹來同樣大爭議——不少新聞工作者都認為,刊登HDR相片和欺騙讀者無異!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今年年初《華盛頓郵報》郵報的一篇報道。

所謂HDR,即是將多張不同曝光度的相片結合,形成單張圖片。這技巧可結合同一場景、不同曝光程度的相片,補捉影像色彩與細節的明暗,創造高動態範圍的優質影像。現時iPhone、各款智能手機和新型號單反都已經有這種技術。

在今年一月,美國大報《華盛頓郵報》就在頭版刊登了一幅超高飽和度的HDR(高動態範圍)合成作品,相片是30年,華盛頓一條曾被客機撞擊過的橋,該次空難造成78人死亡。相片遠處有一架從列根國家機場起飛的飛機,落日的餘暉在波多馬克河上閃閃發光,看上去安靜而祥和。圖是:「這張相片是由幾張相片經電腦軟件合併而成,突破了傳統攝影的視覺界限。」

但相片刊出後隨即惹來美國攝影記者協會會長Sean Elliot抨擊,他明確指出「HDR用來作做新聞攝影並不恰當。記者協會的守則列明,攝影師應該尊重拍攝照片一刻的真確性。以這個標準來說,HDR作品和其他數碼後製作品並無分別。」Sean指《華盛頓郵報》使用HDR,將不同時刻合併了起來,創做了一幅「在現實中不存在」的相片。例如相片左上角的飛機,只在5張被被合成的相片中的其中一張出現。單是飛機這一個部份就已經令相片的真實性存疑。

《華盛頓郵報》其後亦作出回應,該報的攝影總監、普立茲獎得主Michel du Cille指,HDR的用處,是當「部分場景十分暗,又或者是太亮時」使用,這也是相片攝影師Bill O’Leary使用HDR將這幅相片合成的原因:「我想攝影師是想在困難的拍攝狀況下,使用HDR技術,來展現出該技術能夠展現的效果。」

他表示,圖片編輯挑選這張相片的原意,是希望向讀者介紹這張相片,但負責寫圖說的文字編輯卻認為,要在報紙有限的空間向對攝影沒認識的讀者,解釋什麼是HDR技術太過複雜,結果編輯就簡單地將相片介紹成「合成(Composite)作品」,令不少讀者感到困惑。但Michel堅持:「我仍然相信,我們使用的這張照片畫面更好……即使它需要一個更加詳盡、更令人難明白的圖說也好。由於相片水面上夕陽波光閃閃,天空中餘暉熠熠生輝,再加上蔚藍的天空、清晰的大橋,這張照片更加令人賞心悅目。」

但其實在當日,攝影師Bill O’Leary除了在面向夕陽的逆光方向拍攝了這張作品,同時亦在橋的另一面拍攝了一張順光作品,《華郵》亦有刊登。Sean指,這反映出「HDR根本是多餘,照片的選擇實際上是一個主觀過程。即使是未經處理的圖像,會和人們所能想像的一樣強勁有力。」

有關這張相片的爭議,可以看看《華盛頓郵報》就事件所發的聲明下面的百多個讀者留言(和罵戰)。事實上,在數碼年代,相片「美感」和「真相」的界線已經愈來愈模糊,我們也曾經介紹過歷史上有名的新聞改圖、也有介紹過手機拍攝的戰地相片登上《紐約時報》頭版。對新聞工作者來說,應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又或者,由攝影師拿起相機的一刻開始,相片就已經被加入主觀感情並非真實……作為讀者的你又怎樣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