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ntry is part 1 of 5 in the series 歲月沙龍

在數碼相機充斥的年代,甚麼是底片(菲林 – film)好像已被人慢慢忘記,但其實我們現在運用很多的攝影法則、標淮或術語,都是承襲自底片年代的。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大家都說35mm – 135 格式full frame (FF) 是標淮,計算鏡頭的焦距時也要以135格式來換算,例如m43的25mm鏡頭,大家需要乘以二來得到135格式的等焦距 – 50mm。但其實這個標淮是甚麼時候定立的呢?

我相信很多人也會覺得是1920s時Leica相機的成功建立出這個標淮,這個答案我覺得只對了一部份。成功令35mm底片格式普及的,絕對是另一位攝影歷史上的主角 – Kodak Retina type 117 (Retina 117)。

在Retina 117面世之前,Leica及Contax兩大相機陣營已努力推廣35mm底片的應用,但仍非常局限於專業用途或有錢人的玩意,主要原因是裝配底片到相機或底片匣(hand-loaded-in-the-darkroom cassettes)是需要在黑房中進行,不能在日光下裝配或更換底片。有見及此,1934年當時的Kodak公司推出35mm日光裝配底片匣(Daylight Loading Cartridge – DLC) 並定為135底片格式,與此同時發表了全球第一台用135 DLC的相機 – Retina 117。

Kodak的Retina相機是由德國的Kodak A.G. 所製造。Kodak A.G. 的前身是Dr. August Nagel Camerawerk factory。Kodak的創辦人George Eastman於1932年買下這家位於德國Stuttgart的公司,並任命Dr. Nagel繼續為Kodak設計並生產高質數相機。Kodak Retina便是Dr. Nagel的傲人之作。

Retina 117生產不到一年(1934-1935)便被新版本Kodak Retina type 118代替。生產總數大概全球60000台。雖然它的產品生命短暫,但它的成功卻為整個攝影界定下一個影響極遠(到今天…)的里程碑。

本人收藏的這一台Retina 117,外觀品相屬一般,但機械部份完美,快門正確,光圈葉收放正常。

摺叠時的正面

摺叠時的側面 – 底片倉開關

背面 – 刻有”Retina”及”Made in Germany”

底部

位于底部的景深尺 (DoF scale)

解開時的正面

鏡頭與快門

解開時的側面

解開時的側面

一些該相機資料:

Kodak Retina type 117

相機類型 – 摺叠式估焦相機 (Folding Viewfinder) [N.B. 直到Retina II系列才加上rangefinder對焦]

生產年份 – 1934-1935

鏡頭 – f3.5 Schneider Kreuznach Xenar (SN: 706994)

快門 – Compur

快門速度 – T, B, 1sec to 1/300 sec

生產總數(台) – ~60000

上文提到Retina 118為 Retina 117的後繼機,筆者也擁有一台,還剛帶它去旅行,下次的文章跟大家分享由Retina 118所拍的照片。

原文: http://wallphotography.wordpress.com/2012/03/25/kodak-retina-type-117-one-of-the-more-important-cameras-of-135-photograph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