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美醜」是有一種帶有主觀成份的概念,但評相與審美依然具備一定價值,一方面可以擴闊拍攝者的視野與技術,另一方面也是個交流心得的好機會。然而批評就是批評,甚麼叫做「建設性批評」(Constructive Criticism) 呢?

加拿大攝影師 David Saxe 近日撰文討論這個想法。首先,我們先從「惡意批評」(Negative Criticism) 去理解,其實任何人的工作都會受到別人評價,互聯網正好是社會的縮影,甚至反映了人的真實心聲︰

「通通都是垃圾。」
「我不懂得欣賞囉。」
「你不如把相機賣了吧。」

這些批評的共通點,就是並不邀請回應,只單方面的謾罵、情緒式指控,整段說話並不探討作品的內容,而旨在發泄他們愛批評的性格,或是為了顯出自己的「高品味」。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從這些批評中了解作品到底是「差在何處」,他們會說︰「總之是差啦。」

「其實你想說明甚麼?」
「作品之間有甚麼關聯?」

這些雖然都是質疑,卻提供了回應與討論的空間,有意思多了,而且,身為作者去表達清楚自己的作品,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即使在對話之後,大家依然未有共識,但至少是一種交流,我們可以從中獲益,這就是建設性批評了。

逆向思維一下,換作我們自己去評審別人的作品,怎樣才算提出有建設性的批評,而非空洞無物的謾罵呢?以下有四點要注意︰

1. 用心觀察

為何有這麼多的評論是不堪入目又膚淺呢?因為人們很習慣只用三秒就判斷一張照片的優劣,就像我們上 Facebook 看照片一樣,稍為不順眼就按 next,這樣是無法對照片作出有意義評論的。

2. 誠實

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無論喜歡不喜歡,就該坦誠說出來,並且給予理由,這樣才會有建設性。天花亂墜堆砌言不由衷的廢話,這種評論是沒有營養的。

3. 正面

如果真的希望對方接受你的批評,要先學懂體諒對方的心,盡可能發掘出一張作品的優點,加以肯定,這麼他才更容易接受自己要改善的地方,否則引來心理防衛,變成意氣之爭,最後誰都不會有得益。

4. 學習攝影上的評論語言

多留意一些評論家的用語,例如收藏家、攝影師之類的專業人仕,他們的表達方式與內容,往往能更直接而準確地評論一幅作品。學習他們,這樣就可避免語言上的誤解。(感覺上也pro得多)

無論如何,「評論」不僅僅是個人意見,有很多地方我們可以做得更好;與此同時,我們亦應該尊重評論中的個人意見,也要接受任何東西都會有人不喜歡,所謂「針對事不針對人」,是一個很困難,也是很關鍵的功課。

Source: The Art of Giving Constructive Criticism